中秋节已过,这些中医药文化你了解吗?

更新时间:2024-06-14 11:21:02 作者:通达百科

中秋节已过,中医药文化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中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注重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中秋节这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中,人们通常还会结合中医药文化进行养生保健,以祈愿健康平安。如果你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不妨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让自己受益于这一宝贵的传统智慧。

中秋节,又称月夕、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我国先秦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可见于《周礼》《礼记·祭法》中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载。

中秋节正式成为重要的、固定的民俗节日始于唐朝。唐代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云:“月可玩。玩月,古也……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

可见唐代有“玩月”的习俗,但是冬之寒与夏之暑均不适合进行“玩月”,唯有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时节,寒暑不偏且气候爽宜,最适合赏月、玩月。而到了这一天,似乎诗人们的灵感总是“才如泉涌”,他们留下了大量思乡、思亲及渴望团圆的佳作。

杜甫《月夜忆舍弟》云:“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望月怀远》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唐诗中有关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的神话诗文则更是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嫦娥奔月

李商隐《嫦娥》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西汉的《淮南子》中有详细的记载,《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羿向西王母求来了不死之药,妻子嫦娥偷吃了因此飞升天界,在月宫变成了一只蟾蜍过着清苦孤寂的日子,所以月宫又叫“蟾宫”。

而蟾蜍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本草纲目》载:“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

李白的《把酒问月》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首诗则讲了“玉兔捣药”的传说,“玉兔捣药”的故事见于汉乐府《董逃行》。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被称作“玉兔”。这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吴刚伐桂

唐代《酉阳杂俎·天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此外,唐代还有月中的仙人吴刚酿造桂花酒的故事。桂花的寓意是清香、高洁、崇高、美好。古人将考中状元、进士称为“蟾宫折桂”。至今,在民间有中秋品桂花酒的习俗。《本草汇言》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桂花酒是我国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酒。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节,中秋赏月品桂花酒既是应时养生,又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酒祛除胃寒效果更佳,因为酒具有增加药效的作用。其温而不燥,温润脾胃,对于解除秋燥季节的燥气用一定的作用。


中秋月饼

近代史学家施景琛著有《中秋词》云:“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古时吃月饼的风俗以明清尤盛。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松香柔腻,迥异寻常。”月饼馅料中的豆沙、芝麻、枣泥、核桃、花生、杏仁等,大多都是药食两用之品,不仅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中秋石榴

苏轼《贺新郎·夏景》云:“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两者写的都是夏季石榴花开的美妙情景,那么吃石榴则要等到秋天了,同时,吃石榴也是中秋节很流行的一项风俗。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中亚诸国带回了当地的植物,这些植物中许多可入药,例如:葡萄、红蓝花、胡桃、胡荽、安石榴等。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得安国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入药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云:“药家用酸者”“入药惟根、壳而已”“子为服食者所忌”。 石榴入药的部分是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晒干。其主要功效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用于久泻、久利、带下等证。

过了这么多年中秋

这么多中医药文化

你可知道?

图文:中医梦想汇

排版:王嘉洛

以上就是中秋节已过,这些中医药文化你了解吗?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秋节已过,这些中医药文化你了解吗?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三本生”扎堆考公务员,若能成功上岸,985大学还有意义吗?——从职业选择角度看待教育的价值

随着“三本生”扎堆考公务员的现象愈发盛行,人们开始质疑985大学的地位和意义。如果一个三本生通过公务员考试成功上岸,那么985大学是否仍然有必要?从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教育

2024-06-14 10:56

三本院校毕业生转行考公务员,考985/211院校还有意义吗?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转行考公务员,而其中许多人又来自985 211院校,这不禁让人思考:考985 211院校还有意义吗?毕业生们转行考公务员的现象,是否意味着大学教

2024-06-14 10:55

“985与211齐上阵,扎堆考公欢乐多:谁能战胜这两大阵营?”

近年来,不论是985工程大学还是211工程大学,都成为了考公热门院校,吸引着无数考生前赴后继。这两大阵营的齐上阵,使得考公竞争愈发激烈,备考的脚步也变得更加匆忙。在这场极具

2024-06-14 10:53

三本生考公务员引热议,学渣当公务员是悲剧?深度剖析

最近,三本生考公务员引发热议,一些人认为学渣当公务员是悲剧的必然结果。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在这个被普遍认为是学历至上的社会,三本生是否有机会在公务员考试中胜出,成为

2024-06-14 10:52

大专、三本生扎堆考上公务员,985生却考不上,恰恰说明考公的公平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专和三本学生通过考试成功地进入了公务员队伍,而一些985高校毕业生却面临着考试失利的困境。这种现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务员考试公平性的问题。考生的学

2024-06-14 10:47

扎堆考公?985与211,你觉得谁更强?

近年来,扎堆考公已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而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学生自然成为众多考公者中的主力军。在选择考公时,不少人纠结于985和211之间,究竟谁更具有优势?985高校代表

2024-06-14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