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刑官宋慈被尊为法医的鼻祖?

更新时间:2023-05-13 13:52:34 作者:通达百科

  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位神探,他为了让“死者开口”来洗昭沉冤,他就是法医的鼻祖宋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宋慈的父亲曾任广州节度推官,是一位在节度使幕府中专门掌管刑狱的官员。受父亲的影响,宋慈从小就性格正直,但此时他还没想到自己会走上一条法医的技术路线。

  年幼的宋慈就展露出他聪颖灵动,天资过人的一面。少年的他拜入同乡大儒吴稚的门下,吴稚师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家朱熹的门下,因此宋慈也就成了朱熹的徒孙。这一身份让他有机会与众多在当时久负盛名的学者交往。

  二十岁时,宋慈便踏入了太学的门槛。当时的太学博士真德秀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认为宋慈的文章发自内心,流露出真情实感,对他大加赞赏。随即便收他为门徒。在师长们的倾心栽培下,宋慈三十一岁时高中进士。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当时有很多人即使考中了,但也未必能得到空缺的官位,但宋慈运气很好,他很快就被授予一县县尉的职务。但这时异变突生,家中传来消息,宋慈的老父亲病重,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宋慈打算推掉这个难得的实缺,回家尽孝道。这时很多人都劝他慎重考虑,这机会一旦错过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了,连他的恩师也出言劝他。但最后,宋慈回答说自己身为人子,官可以不做,父母的恩情不能不还。如今父亲病重,如果为了当官而置父亲于不顾的话有悖人伦,天理难容。他毅然回到老家,悉心照顾父亲。后来父亲病逝,他就在家安心读书。

  这一回家,宋慈便一直沉寂了九年。一直到他四十岁的时候才再得到出仕为官的机会。在之后的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里,宋慈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但他最初所学的知识无非也是四书五经、治国理政,但担任刑狱诉讼的职务之后,宋慈意识到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着不小的缺陷。于是宋慈在毫无医学基础的情况下,一方面刻苦攻读医学著作,向有经验的医官郎中虚心求教。另一方面他仔细总结前人经验,并从实际工作的案例中不断丰富见识,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由此,宋慈缔造了一段“让死人说话”的法医传奇。

  有一次,宋慈在对案卷进行复核时,发现一桩命案。案中的死者是个寻常农户,案卷中最后的定论是自杀。宋慈心想如今时令正好,既无饥荒又无苛税,一个普通的农夫有什么想不开的,至于自寻死路?但案卷中并没有记载自杀的详细原因,宋慈感觉其中必有蹊跷,决定趁着案发还不算久,重新审理。他亲自开棺验尸,发现死者死于刀伤,但这伤口进刀轻,出刀反倒重。又询问当时验尸的仵作,得知案发现场中,刀子虽然在死者手中,但握的并不紧,仵作随手就能从他手中把刀取出。宋慈断定这必然不是自杀,倘若自杀,死者为了不那么痛苦,必然会进刀有力,这一用力,手劲自然加重,刀一定会紧紧握在手中。再加上剧痛会让肌肉紧张,即便人死之后脱力,刀也会被紧握在手中。

  有此判断后,宋慈派人广泛探访死者的街坊四邻、亲朋好友,最终查出了冤情。原来农户乡里有个官宦之后,平日里就放浪形骸,犬马声色。恰巧当地主官是他父亲的门生,对他的恶行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官二代便更加放肆。最后,他贪图农户妻子的美色,竟派管家直接将他一杀了之,再伪装成自杀让官府匆匆结案。但宋慈将案子重新审理,将一应人等统统捉拿归案,各自定罪。宋慈为农户昭雪沉冤,得当地民众的盛赞,轰动一时。

  南宋时期,封建王朝难得出现了一段审慎刑狱的阶段。南宋中兴之主孝宗赵昚曾亲自下诏称:“狱,重事也。稽者有律,当者有比,疑者有谳”。而且他还制定了一套专门考核司法官员的制度,大案要案都有可能派专员复核,一旦发现出现冤假错案、草菅人命的情况出现,主办的司法官员轻则遭受杖刑,重则被下狱流放。

  在这种大背景下,宋慈苦心钻研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技术侦破手段就派上了用场。在当时,还没有法医的概念,担任法医职责的仵作也因为对尸体的种种避讳,一般只会给出一个大致的死因,而不会深究有助于案件侦破的线索。但宋慈的断案方式则打破了这种传统。出于尸体检验的实际需要,他大胆地冲开尸体检验的桎梏。宋慈告诫尸体的检查人员检查务必细致,所有孔窍都必须细细查验,一旦其中是否可能藏有致命的异物。而且宋慈还要求尸体不可有任何刻意遮蔽的地方,一旦有人故意遮盖某处,则一定要对此多加查验,并特意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

  宋慈既然是朱熹的徒孙,自然也算师出理学名门。但他对尸体的查验要求却严重违背了理学“视、听、言、动非礼不为”、“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教条。一时间众多理学家对他非议有加,有些昔日同门也不支持他的做法。但宋慈将礼法教条抛之脑后,一心只想确保天下无冤。与理学家的唯心主义不同,宋慈更像是一位信奉科学、心怀浩然的唯物主义者。

  在宋慈已逾六十高龄的时候,他完成了毕生的心血——《洗冤集录》,这部著作包含了检验总说、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等在内的53项内容。并对犯罪、犯罪侦查、法吏检验格式程序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这部书中,宋慈不仅仅介绍了众多理论知识,还把自己二十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真实案例编撰其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后世诸法医著作多以本书为蓝本,或加注释,或予以增补。并且,《洗冤集录》还远播海外,对整个世界的法医学发展有过巨大的贡献,曾先后被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多国文字,并被作为官方参考和教材。正是这第一部有系统之古代司法检验专书,奠定了宋慈世界法医鼻祖的地位。

  《洗冤集录》的序言第一句如是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 ,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从事验尸工作的仵作在寻常人眼中是十分低贱的职业,但宋慈却坚定地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因为他知道,断定案情要用证据说话,检验是获取证据的重中之重。

  这部著作,也进一步说明了宋慈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人,他在书中介绍的不少知识,直到今天还是法医需要掌握的必修课。他发现的许多检验手段与现代科学十分吻合,其中一些方法和原理直到今日还活跃在法医检验领域中。例如在《洗冤集录》中记载了一种验伤方法,这种借助红油伞遮骨验伤的方法是用酒和醋冲洗尸骨过后,在红色油纸伞下用光源观察,就能发现难以发现的伤痕。这种方法便是运用了光学原理,不透明物在阳光下显示的颜色是有选择地反射的,而油纸伞可以过滤掉部分影响观察的光线,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发现隐秘的伤痕。这种验伤原理如今仍在使用,只不过方法是从古老的红油伞遮光,变成了使用紫外线照射。

  除了记载尸体检验、死亡方式验证,《洗冤集录》里还记载了众多救人的办法,书中收录了自缢、溺水、中毒、中暑、冻死等多种情况的急救方式,其中针对自缢或溺水的人工呼吸法,针对中毒的洗胃催吐法等方式想必今天的诸位也并不陌生,都仍是还在使用的方法。

  也许是这部举世无双的著作耗尽了宋慈的心血,在《洗冤集录》写完两年后,法医始祖宋慈便告别了人世。南宋诗人刘克庄与宋慈是莫逆之交,在他辞世后,刘克庄为他写下了两千多字的墓志铭,以此来纪念他尊重生命,维护正义的一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天下无冤,这便是宋慈的梦想,也是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为您推荐

武则天是如何得到李治的青睐的?她的手段是什么?

  中国有着无数个皇帝,但女皇只有一个武则天,她的上位踩着无数人的尸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的确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武则

2023-05-13 13:49

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什么?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有什么不同?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很多情节都是作者虚构,并不是历史真实发生的,那么正史与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有什么差别呢?下面趣历史

2023-05-13 13:48

历史上真正的李治是什么样的人?与影视完全不同

  唐高宗李治在他父亲唐太宗以及皇后武则天,这两个人的光环下,李治似乎十分平庸,实际是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李治往往给

2023-05-13 13:48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建避暑山庄?只是为了避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避暑山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避暑山庄清朝皇帝一共花了89年的时间修建,避暑山庄真的避暑吗?皇帝为何花费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2023-05-13 13:48

朱厚熜是怎么做到的,二十年不上朝却没有一天脱离朝政的?

  明太祖朱元璋本是一个乞丐,经过不懈努力逆袭成功,建立明朝,这样传奇的经历注定了大明王朝的不一般。明朝共16位皇帝,每一人的人生都堪称传奇,其中包括乞丐皇帝朱元璋、反

2023-05-13 13:48

清朝的侍卫和大臣都可以穿黄马褂,那么两者都一样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代黄马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代黄马褂到底是做什么的?侍卫和大臣为什么都可以穿?黄马褂有什么差别吗?  在看古装剧时,我们常常能听到“

2023-05-13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