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嘉靖要全面废除?

更新时间:2023-05-17 09:37:42 作者:通达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中官制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的情况。例如宦官把持朝政,打压各级官员等等,这对朝廷的统治非常不利。与之前一系列王朝相比,明朝的宦官比较特殊,因为在皇帝的庇佑下,宦官们形成了完善的中官制度。到了明朝统治的中期,中官制度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直到嘉靖皇帝上台的初期,才逐步革除了中官制度。但是到了万历皇帝在位时期,中官制度再次兴起。那么,嘉靖皇帝为何要革除中官制度,万历皇帝为何又要重新确立呢?

  首先,我们聊聊什么是中官制度。中官就是宫里的太监,皇帝派遣中高级太监们分赴各地,担任了镇守各地的监军。在明朝建立的初期,败退蒙古草原的北元政权并不甘心失败,不断组织力量南下。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骑兵,明朝从东北到西北陆续建立了9个军事重镇,例如宣府镇、大同镇、辽东镇、甘肃镇等等。每个镇设立一位总兵,总兵负责整个防区的军务。

  此外,在地方行政中,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这堪称地方行政的三驾马车,但如果出现比较重大的问题,则有可能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脱的情况。因此,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开始出现巡抚这一重要官职。还有就是镇守中官的出现,从明朝统治的中期开始,在北方边疆省份,总兵、巡抚和镇守中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模式。那么,朝廷为何要建立镇守中官,镇守中官肩负什么任务,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我们看一下镇守中官出现的时间,在明朝万历皇帝之前,虽然中官制度早就已经出现。但关于中官制度出现的时间,一直没有准确的纪录。万历皇帝在位时期,重新修订了《大明会典》,《大明会典》中清楚的记载:“镇守内臣,自永乐初出镇辽东开原及山西等处,自后各边,以次添设,而镇守之下,又有分守、守备、监枪。”

  由此可见,明朝中官制度出现于永乐皇帝朱棣在位的初期,也就是明朝统治的前期。在《职官志》中记载:“永乐八年,王安等监都督谭青等军,马靖巡视甘肃。此监军、巡视之始也。及洪熙元年,以郑和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遂相沿不改;王安镇守甘肃,而各省皆设镇守矣。”按照记载,中官制度出现于永乐皇帝在位时期,在洪熙、宣德两位皇帝在位时期,进一步成熟和普及。由于洪熙皇帝仅仅在位10个月,因此大部分制度都是宣德时代确立的。

  中官制度出现的时间已经确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为何要建立镇守中官。明朝皇帝对文官、武官以及各地的藩王们并不信任,担心上述人会暗中造反。因此,启用中官们起到了监视、制约的作用。起初,仅仅是在边境省份建立了中官制度,在宣德皇帝时期,逐步在全国各个省份普及。建立镇守中官制度,中官们又需要肩负什么任务呢?其实,镇守中官的类型分为三种,三种中官的任务截然不同:首先是南京、凤阳的镇守中官,第二是北部边镇的镇守中官,第三是南方各省份的镇守中官。

  明朝在名义上有三个首都,北都北京、南都南京和中都凤阳。明朝皇帝们都居住在北京,但南京作为明朝建立初期的首都,地位重要。更何况,明太祖朱元璋安葬在南京。凤阳则是朱元璋的老家,成为了明朝的中都。南京镇守中官和凤阳镇守中官的地位很高,拥有各方面的权力,朝廷甚至专门赏赐了关防大印。

  北部边疆省份的镇守中官们,其实最主要的任务不是监控官兵,而是监督高级将领们。每一位总兵都拥有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军队,镇守中官们负责监视这些总兵。宣德皇帝朱瞻基在公文中写得非常清楚明白:“朕初即位,虑远方军民或有未按。尔内臣,朝夕侍左右者,当副委托,务令军民安生乐业。”那么,这些镇守中官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明朝洪熙皇帝,曾经向甘肃镇总兵下达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训令:“尔名臣子孙,为国重臣,先帝谓尔练习军政,付边寄。朕承先志,付托尤专。不意尔比来溺於宴安而懦弱不振,低眉俯首,受制於人。大丈夫所为,固若是乎。”

  远在京城的皇帝如何知道这些内容,自然是镇守中官们的杰作。对于南方各省的镇守中官,责任非常复杂。宣德十年,朝廷曾经下达了一份很长的政令,在政令中规定了镇守中官的职责:“巡视军民利病,殄除凶恶,以安良善。凡军卫有司官吏,旗军里老,并土豪大户,积年逃军、逃囚、逃吏,及在官久役吏卒,倚恃豪强,挟制官府,侵欺钱粮,包揽官物,剥削小民,或藏匿逃亡,杀伤人命,或强占田产人口,或污辱人妻妾子女,或起灭词讼,诬陷善良,或纠集亡赖,在乡劫夺,为军民之害者……仍具奏闻。”

  中官制度建立之初,对于巩固朱明王朝的统治,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崩坏,各地镇守中官们起到了副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尤其是正德皇帝在位时期,中官制度已经接近于崩坏的程度。各地官员经常弹劾镇守中官们的不法行为,吏部官员孙盘在奏折中说:“今各边镇守、分守、监枪诸内臣,托以心腹,而其诛求百计,实为腹心之病。役占健卒,置於标下,纵之生事,以为爪牙。……家人头目皆无籍恶少,聚敛侵剥,势若虎狼。”公元1521年,正德皇帝去世,堂弟嘉靖皇帝登基。

  嘉靖皇帝上台的前期,颇有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革除了各地的镇守中官,因为镇守中官们的肆意妄为,已经影响了明朝的经济发展。从登基第一年开始,截止嘉靖十年,除了南京、凤阳等地以外,其他地区的镇守中官被全部裁撤。

  按照明朝文献的记载:“镇守内臣之革,在嘉靖九年十年间,天下称快。”即使是清朝修撰的《明史》在这一点上也充分肯定了嘉靖皇帝的功绩。《明史》中记载:“世宗习见正德时宦侍之祸,即位后御近侍甚严,有罪者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又尽撤天下镇守内臣及典京营仓场者,终四十余年不复设。”

  在嘉靖、隆庆时期,明朝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阉宦,文官、武官和勋贵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但是在万历皇帝在位的中期,中官制度开始死灰复燃,皇帝不断的派遣镇守中官奔赴各地。到了天启皇帝在位时期,由于魏忠贤把持朝政,中官制度全面恢复,而且与嘉靖之前的情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截止明朝灭亡,中官制度才彻底崩溃。在南明政权对抗清朝的10多年里,仍屡屡出现镇守中官的情况。言而总之,镇守中官的出现弊远大于利。

为您推荐

为什么南宋能在仙人关之战中取胜?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对南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134年2月,位于川陕咽喉处的仙人关,成为宋金两国的必争之地。  驻守在仙人关的是宋朝将领吴玠和

2023-05-17 09:34

南齐和北齐国号都一样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南齐和北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古代历史上,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

2023-05-17 09:34

古人为什么忌讳住在古庙?有哪些讲究?

  在古装影视剧中一些晚间出行的人一般都是会选择荒废的古庙来留宿,但在历史中却截然相反,那时候都说宁宿荒坟,不住古庙,那这种说法有什么讲究呢?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受到

2023-05-17 09:33

刘封是怎么被收养的?刘备为什么要杀了他?

  在古代时候嫡庶观念是非常的严重,大部分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选择嫡长子,几乎不会出现选庶子作为继承人,尤其在脱胎于周礼的儒学发展之后,嫡长子继承成了社会的唯一准则。

2023-05-17 09:33

汉中之战曹操显然比刘备更强。曹操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中之战,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爆发于公元217年,结束于

2023-05-17 09:33

诸葛亮为什么要放曹操?他的目的是什么?

  在三国中关羽和曹操之间有着一些关系,但在赤壁大战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会派关羽去拦截呢?难道诸葛亮不知道关羽会把曹操放走吗?  三国三次大战,其中赤壁之战

2023-05-17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