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吴三桂造反占据了半壁江山还是失败了?

更新时间:2023-04-08 14:39:25 作者:通达百科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皇室最大的心腹之患。

  满清入关后,经过二十余年的抗战,终于肃清了义军势力,南明政权也彻底垮台,而清王朝的军事布局也急需调整,满清八旗军主要阵营在北方,以保卫京师以及镇守重要关口城池,而藩王势力主要分布于南方,吴三桂驻兵云南,尚可喜驻军广东,耿精忠驻兵福建,以此三藩力量最为强大,而这其中属吴三桂的势力最难控制。

  吴三桂自始自终对于清王朝的态度都极为跋扈,其率领的将士皆为死士,军事实力极为雄厚,兵数高达十余万,因此清王朝对其势力极为忌惮。

  康熙十二年,清朝势力厚积薄发,颁发削藩诏令。吴三桂表面上接受,暗帝正筹划着反清大计,一场耗时耗力的拉锯战因运而生。

  康熙十七年,其余藩王势力接连投降,仅剩下吴三桂割据云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吴三桂已无力回天,此时的吴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岁,面对着日益雄厚的清政府,积郁成疾,在其部下死党的劝慰下, 建国称帝,已了心愿,同年入秋,抱病而逝。

  三番之乱在吴三桂去世两年内平定,清王朝在康熙的治理下最终完成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换句话说康熙打吴三桂打了八年,足见吴三桂势力的根深蒂固。

  吴三桂的失败似乎是历史注定的,朝代兴替的所有契机似乎都是因吴三桂的失败而发生的。

  吴三桂在与李自成的山海关一战中,损兵折将,为解心中激愤,向清军投降,借助其兵力剿灭李自成义军,从而加速了清军入关原本几十年的历史进程。

  接下来,吴三桂再次倒戈,起兵反清,发布檄文,而他却仍未摸透历史的脾性,非要逆历史潮流而为之,在大清朝站稳根基,羽翼丰满之际,与清廷抗衡,可以说是自讨没趣,吴三桂与朝廷的对抗持续了五年之久,兵力与物资都已殆尽,起兵之初,吴三桂正值六十花甲,尚能驰骋疆场,御马射箭,但之后的五年,日复一日的殚精竭虑,这位老人的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

  吴三桂晚年称帝算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也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称帝最为荒诞的一位。自古成王败寇,建国称帝之人必定在其势力顶峰之时,拥有宽广的领土,兵力财力鼎盛,才会顺应民意,建立政权,而吴三桂恰恰是在其势力急转而下之下,勉强称帝,更像是在晚年聊以安慰,随性而为。吴三桂晚年在衡阳继位,头戴珠冠,身着红袍,行至天坛,举行祭天大典,然而准备仓促,礼制不全,仪仗简陋,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典礼最后下了场漂泼大雨,群臣扫兴,典制草草收场。

  例数吴三桂这一生,似乎眼前永远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而他在这中间兜兜转转,不能审时度势,看清历史,顺应潮流,终将自己的命运迷失在这雾霭之中,成为了历史的负面人物。

以上就是为什么吴三桂造反占据了半壁江山还是失败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什么吴三桂造反占据了半壁江山还是失败了?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隋朝的兴衰:超越国家承载力的暴政

  一、隋朝的建立  杨坚是北周八柱国独孤信的部下及女婿,其父亲杨忠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北周建立

2023-04-08 13:48

三木合战爆发的两条导火线是什么?

  三木合战是发生在日本春秋战国时期天正七年到天正八年期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攻守方分别是当时身为织田信长部将的羽柴秀吉和播磨国的地方豪族别所长治。为什么会引发这场

2023-04-08 13:42

城濮之战是否意味着少胜多战役?

  城濮之战中晋国以战车七百乘、五万多兵力击败楚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盟军队十余万人,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春秋时期,楚国陆续征服了许多国家,使得众多的中原列国臣

2023-04-08 13:27

城濮之战象棋的故事城濮之战是怎样的?

  城濮之战,这场影响春秋时期的大战最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而反观晋国,除了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将之外

2023-04-08 13:25

城濮之战的成语是什么?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战,成语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也比喻退让河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晋文公继位以后,整顿内政,大力发展晋国,使得晋国渐渐地强大起来。

2023-04-08 13:25

唐灭高丽之战的分析原因是什么?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  唐灭高丽之战图片  隋朝时期,隋朝曾

2023-04-08 13:21